新刊速览 | 《风景园林》2021-02 城市绿色空间
《风景园林》2021-02 | 187 Vol.28
专题:城市绿色空间
本期导览
刊首语
| 绿色空间助力城市发展
郑曦
相较于古代城市依托的农业水网基底,当代城市绿色空间成为城市发展的自然本底。虽然由于生产方式的变革,人文与美学所锚固的载体不同,但经过设计的园林景观依然是自然本底上的文化制品。同古代城市一样,都满足了生产生活的客观需求、人文的内涵、审美的秩序三方面的价值。意大利哲学家贝奈戴托·克罗齐(Benedetto Croce)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无论考量的时间跨度多么久远,实际上,总是反映当前的情况并受其影响。随着当代城市向信息时代转变,生产方式又面临新的变革,在未来城市场景中,绿色空间的价值又如何表达?随着智能化的发展,市政交通等灰色基础设施会逐步系统化、紧凑化,腾出的空间可形成新的绿色空间去织补城市,在便捷智慧的基础上,核心还是营造一个健康、舒适、具有人文气息的生活空间。让城市绿色空间成为生态系统的本底,也是文化体系的孕育地,并符合时代审美,形成一个更健康的城市,才是绿色空间价值的最佳表达。
专题:城市绿色空间
| 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城市绿色空间前沿研究分析:热点与方法
戴菲 毕世波 陈明*
摘要:城市绿色空间在提供舒适人居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CiteSpace进行文献分析,探讨近年与城市绿色空间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产出成果的热点内容与相应技术方法,总结存在的不足。结果表明:近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调节微气候、缓解大气污染、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景观格局、城市绿地率及促进公共健康6个方面,前两者以实测与模拟为主要研究方法,中间三者分别以模型评估、指数计算、差异分析和空间分析为主流方法,后者则以模型计算、问卷和结构方程模型为主导方法;公园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为城市绿色空间研究的新兴领域,有持续的研究前景。以此满足风景园林视角下的国家重大发展需求,为城市绿色空间的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引导与方法借鉴。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绿色空间;研究热点;CiteSpace;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各年份 NSFC 项目数量及其占该学科项目总数的比例
延伸阅读:
[1] 吴思佳,董丽,贾培义,等.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的城市绿地温湿效应及室外热舒适评价研究进展[J].风景园林,2019,26(12):79-84.
[2] 余新晓.城市森林让城市更加清洁、健康的“肺”[J].风景园林,2013,20(2):150-151.
[3] 陈明,胡义,戴菲.城市绿地空间形态对 PM2.5 的消减影响:以武汉市为例[J].风景园林,2019,26(12):74-78.
[4] 郭晓华,戴菲,殷利华.基于 ENVI-met 的道路绿带规划设计对 PM2.5 消减作用的模拟研究[J].风景园林,2018,25(12):75-80.
[5] 岳峰,戴菲,郭晓华.基于遥感反演的武汉市空气污染物与植被覆盖度相关性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1):76-81.
[6] 马明,摩戈尔,蔡镇钰.健康视角下绿色开放空间设计影响体力活动的要素研究[J].风景园林,2018,25(4):92-97.
[7] 戴菲,邱悦,毕世波,等.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风景园林发展动态分析[J].风景园林,2020,27(1):12-18.
[8] 王云才,马玥莹,申佳可.景观性格评价在国土空间规划和管控中的应用[J].风景园林,2020,27(1):35-40.
| 基于MSPA-InVEST模型的北京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生境网络优化
陈泓宇 李雄*
摘要: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严峻的背景下,优化生境网络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关键作用,是当前城市绿色空间研究的重点内容。MSPA-InVEST模型对中心城区尺度绿色空间的生境网络优化具有优势性与创新性,以北京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使用MSPA-InVEST模型遴选生境源地,并以此为基础识别生境廊道与生境节点。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大尺度生境斑块连通性欠缺,生境破碎化且质量呈两极化趋势;通过识别生境源地205个(32个核心生境源地)、生境廊道463.2 km(88.5 km关键生境廊道)、生境节点527个(49个重要生境节点),构建研究区域生境优化网络。在新时期生态建设背景下,研究结果能够准确指导未来北京市中心城区绿色空间建设,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提供重要支撑。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绿色空间;生境网络;北京中心城区;MSPA;InVEST
本文研究范围:北京中心城区
延伸阅读:
[1] 林良任,陈莉娜,福铭.增进城市地区生物多样性:以新加坡模式为例 [J].风景园林,2019,26(8):25-34.
[2] 韩依纹,李英男,李方正.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对“核心生境”质量的影响探究[J].风景园林,2020,27(2):83-87.
[3] 张梦迪,张芬,李雄.基于 InVEST 模型的生境质量评价: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J].风景园林,2020,27(6):95-99.
[4] 张东旭,程洁心,邹涛,等.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生境网络规划方法研究与实践[J].风景园林,2018,25(8):41-45.
| 基于地块尺度的公园绿地供需测度与优化——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
王忙忙 王云才*
摘要:公园绿地的供需研究对提升城市公园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效率和优化空间布局有重要的作用。针对现有供需研究存在精细空间尺度下拓展分析的不足,聚焦于地块尺度的公园绿地的供需研究,通过供需测度揭示杨浦区公园绿地供给能力与需求水平在空间上的真实匹配状况。首先,通过相关研究选取冷岛效应、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等8个表征公园绿地供给能力的供给指标以及兴趣点(POI)密度、容积率、总人口密度等7个表征需求能力的指标来构建供需匹配的指标评价体系和供需匹配模型。其次,通过供需匹配类型、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计算得出杨浦区各个地块层面上的公园绿地供需情况,进而得出杨浦区公园绿地整体上呈现供需不匹配不协调,整体失配程度高且空间分布失衡的基本特征。最后,针对杨浦区公园绿地供需失配问题提出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公园绿地空间布局优化策略,为城市公园绿地的存量更新与规划设计提供精细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风景园林;公园绿地;供需匹配;耦合协调发展度;上海市杨浦区
上海市杨浦区公园现状分布
延伸阅读:
[1] 王敏,邱明,汪洁琼,等.基于重要性:绩效表现分析的上海苏州河滨水空间文化性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分析与优化[J].风景园林,2019,26(10):107-112.
| 资源衰退型城市“城-棕-绿”空间格局研究——以湖北省黄石市为例
郑晓笛 付泉川 吴熙
摘要:在资源衰退型城市的转型过程中,大批工矿企业停产与外迁产生了大量棕地,这些场地面临被改造为城市其他功能用地的挑战。以绿色空间为改造目标的棕地再生,是风景园林学科重要的前沿研究与实践领域;以绿地为用途的棕地改造,也是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空间格局优化的压力下,有必要从区域视角认知城市棕地的空间特征及其与城市空间要素和城市绿色空间的关系。在棕地识别的基础上,总结黄石市不同类型的棕地的空间个体特征和空间区位特征,归纳黄石市“城-棕”空间格局的耦合性特征与演化过程。从棕地与重要生态斑块、生态廊道和规划绿地3个方面的空间关系分析“棕-绿”空间格局,发现有相当比例的棕地占据城市的多个关键生态节点。因此,若将棕地作为重要潜在空间纳入绿色空间系统规划,将有利于城市绿色空间网络的构建与优化。
关键词:风景园林;空间格局;资源衰退型城市;棕地再生;城市绿色空间
黄石市市域范围
延伸阅读:
[1] 刘颂,何蓓.基于 MSPA 的区域绿色基础设施构建:以苏锡常地区为例[J].风 景 园 林,2017,24(8):98-104.
作品
| 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创新的绿色综合体
朱志红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一带一轴交汇处,一处彰显东方智慧和展示生态文明的市民活力中心——“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已于 2020 年 9 月底正式开园亮相。这样一个 11.2 km2 的绿色综合体,以生态保育核和星型环路为创新之举,为副中心打造了幸福乐享的活力中心。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空间结构
| 从化工厂到生态绿核——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地块一生态修复设计
赵书笛 麻广睿
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简称绿心)位于通州区,东六环以东,毗邻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占地面积 11.2 km2,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面积最大的一处集生态修复、市民休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城市森林公园,也是城市副中心生态建设最核心的部分。地块一占地面积 779 940.9 m2,位于绿心路与惠林路交叉口,以原东方化工厂老工业遗址的基底为核心,在现状基址的外围,形成一条星型环路,沿星型路内侧设置 50~200 m 宽的保育林,将化工厂遗址层层包裹,成为绿心的生态保育核的一部分。
设计一地块平面
| 向河致敬:桑德格兰德公园
(瑞典)托尔比约恩·安德森
桑德格兰德公园所在的半岛是一个具有强大潜力与一定戏剧性的地方。然而,它已荒芜了许多年,虽然能够吸引人们周末常来此遛狗,但造访者的目的性并不强。半岛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靠近河流,在尽端沙滩汇入河流形成引人入胜的景色。而且,半岛与城市的紧密联系以及岛中大量的宝贵空间都是可以加以利用的显著特征。公园的设计概念则是将这些特征属性放大。滨河空间被进一步强化,通过沿边缘延伸的栈道系统将更多的社交可能性带到了观赏日落的西海岸。
被河水包围的半岛平面图
研究
| 居住环境绿化水平对居民体质指数(BMI)和自评健康的影响研究——以上海为例
肖扬 张宇航 匡晓明*
摘要: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的健康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既有文献显示学界对绿地对居民健康效应(如肥胖等)并未达成共识,原因之一在于不同学科对于绿化的测量方法和研究精度不同,结论不统一。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调查数据,选择高密度地区上海作为研究案例,包括23个社区数据5 000多个样本。基于卫星遥感技术,使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植被覆盖水平进行量化,探究中国高密度地区绿化空间对居民肥胖与自评健康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上海不同社区间的NDVI差异较大,植被覆盖率高能显著提升城市居民的自评健康水平,但对其生理健康效益BMI水平则无显著影响,同时发现植被覆盖仅在适宜范围内有良好的健康效益。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健康导向的绿化空间规划建议。
关键词:风景园林;健康城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体质指数(BMI);自评健康;上海
绿化空间影响健康的路径总结
延伸阅读:
[1] 何格,肖扬,吴蓉,等.社会公平视角下广州市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J].风景园林,2020,27(1):90-96.
[2] 蔡君.社区花园作为城市持续发展和环境教育的途径:以纽约市为例[J].风景园林,2016,23(5):114-120.
| 城市街道健康影响路径和空间要素研究
余洋 蒋雨芊 张琦瑀
摘要:健康街道是存量规划及健康城市背景下,街道发展的新模式和街道设计的新方向,健康街道可以充分发挥街道的身体、心理、社会层面的健康服务功能,从而为城市居民提供健康出行环境和健康生活方式。基于国内外文献梳理,从促进体力活动、改善物理环境、提升街道安全、增强社会交往4个方面,提出多路径多因素的综合性研究思路,讨论城市街道促进公共健康的影响路径,梳理不同影响路径下的街道交通、界面、空间、绿化和设施5类空间要素和测度指标,阐释街道健康影响路径下的特征效用差异,识别重点设计要素,通过测度指标体系为城市设计、街道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和途径。基于分析结果,从扩展要素实证研究维度、增加因果关系与机制阐释、探寻健康目标差异下指标阈值及平衡点3方面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关键词:风景园林;公共健康;健康街道;健康影响路径;空间要素;街道设计和评估
公共健康与城市街道环境特征的关联
延伸阅读:
[1] 干靓,杨伟光,王兰.不同健康影响路径下的城市绿地空间特征[J].风景园林,2020,27(4):95-100.
[2] 余洋,唐晓婷,刘俊环,等.基于手机健身数据的城市街道健康服务功能研究[J].风景园林,2018,25(8):18-23.
[3] 马明,摩戈尔,蔡镇钰.健康视角下绿色开放空间设计影响体力活动的要素研究[J].风景园林,2018,25(4):92-97.
[4] 刘滨谊,彭旭路.上海南京东路热舒适分析与评价[J].风景园林,2019,26(4):83-88.
[5] 杨小乐,金荷仙,彭海峰,等.基于夏季小气候效应的杭州街道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2):100-104.
[6] 徐磊青,江文津,陈筝.公共空间安全感研究:以上海城市街景感知为例[J].风景园林,2018,25(7):23-29.
[7] 盛强,胡彦学,宋阳.空间形态与绿化因素对夏季胡同居民社会聚集的影响[J].风景园林,2019,26(6):23-28.
|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街道绿化品质测度与规划设计提升策略——以福州主城区为例
李苗裔 杨忠豪 薛峰
摘要:以福州市主城区为例,基于腾讯街景数据与卫星遥感影像,结合传统遥感解译与机器学习算法,测度并比较其街道绿视率与植被覆盖率空间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街道绿视率的影响因素,最终提出集约化提升街道绿化品质的规划设计策略。研究发现:1)福州市主城区的绿视率形成“二环内较高,二环外递减”的“核心–边缘”结构,植被覆盖率普遍存在“街道低,山体与城郊高”的现象。2)福州市主城区的绿视率与植被覆盖率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绿视率高而植被覆盖率低的区域较多,主要由周围自然环境或一些绿色的构筑物引起。绿视率低而植被覆盖率高的区域较少,主要由遮挡与高差引起。3)影响绿视率的积极因素包括较好的景观渗透性、较大的附属绿地进深、街旁绿地的布置、高大的行道树、乔灌搭配、街边休憩空间营造等,消极因素包括实墙遮挡、道路高差、基础设施落后以及临街入口开敞等。通过植被覆盖率与绿视率对比研究揭示人本尺度下绿化品质测度的趋势转向,而街道绿化品质的规划设计策略也能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绿视率;植被覆盖率;绿化品质;机器学习;空间特征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街景图片模式识别技术流程
延伸阅读:
[1] 叶宇,张灵珠,颜文涛,等.街道绿化品质的人本尺度测度框架:基于百度街景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大规模分析[J].风景园林,2018,25(8):24-29.
| 基于空间句法和LBS大数据的杭州市综合公园可达性研究
付益帆 杨凡 包志毅*
摘要: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提供了雨洪管理、空气净化、生态维护等自然生态功能,也在增强休闲体验、加强邻里交流、影响房地产价值等社会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现阶段评价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方法存在视角与指标单一性等问题。空间句法理论的应用为公园布局空间研究提供了定量分析评价的有效工具。以杭州市绕城高速内16个综合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理论,结合ArcGIS中的核密度分析法、缓冲区分析法,对杭州市综合公园的可达性进行分析,同时利用LBS大数据研究综合公园的实际使用强度,从实践应用角度进一步核验句法测度结果。研究表明:综合公园全局和局部的可达性均较好,主观可达性具有较大差异;综合公园空间分布与路网形态存在部分“错位”现象;工作日与休息日的公园使用效率呈现相似的“上升—平稳—下降”3个阶段,且休息日的绿地使用面积更高;LBS大数据的人口实际聚集与空间句法理论聚集的结论在局部尺度上略有差异,但整体空间趋于一致。根据研究成果提出,在未来规划建设中,可通过提高路网密度或增加公园数量来增强综合公园的整体可达性。
关键词:风景园林;杭州;综合公园;可达性;空间句法;LBS 大数据;百度热力图
杭州市城市道路线段模型
| 基于CAESAR-Lisflood的弯曲型河流景观演化与洪泛区治理——以英国塞文河为例
赵天逸 成玉宁*
摘要:在风景园林学科中,河流沿岸规划设计常较少考虑河道景观长时空维度下的演化过程,而对演化规律的认知能够使设计方案更具科学性。以英国塞文河凯尔苏斯河段流域为例,以综合元胞自动机模型及流体动力学模型的CAESAR-Lisflood平台为依托,进行弯曲型河流河道景观长时空维度上的演化预测、洪泛区洪水多情境变化分析及生态防洪措施治理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凯尔苏斯村庄流域汇水量大,河流搬运能力强,河床随时间变化逐步抬高,易发生洪水灾害及河流改道现象,村庄处于高洪水风险中,设置丁坝的防洪综合效益最好。首次将CAESAR-Lisflood模型运用到风景园林学科,对于河道景观演化的模拟研究,创新性地提出能够使防洪措施更精确可控的设置,为规划方案的设置与比选提供新思路,以此指导河流沿岸绿地空间景观规划。
关键词:风景园林;弯曲型河流;河流景观演化;数值模拟;CAESAR-Lisflood;洪泛区治理
模拟河流系统的不同模型类型
延伸阅读:
[1] 杨冬冬,曹磊,刘海龙,等.基于数值模拟仿真技术的水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探索[J].风景园林,2019,26(5):77-82.
| 亲生物设计研究:理论、方法和发展趋势
王诗琪 梅洪元*
摘要:亲生物性是人类长期适应自然环境所形成的本能属性,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亲生物设计的提出为解决当今社会人与城市环境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新的视角,也逐渐成为国外人居环境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国外亲生物设计发展的历史脉络为线索,以标志性的研究成果为节点,梳理亲生物设计研究的源起、确立和拓展进程。通过不同发展阶段内的理论演进、方法更迭与实践详叙,综述亲生物设计的基本内涵与普适方法,并结合国内城市空间现状提出亲生物设计启示,以期为中国亲生物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亲生物性;亲生物设计;亲生物建筑;亲生物城市;健康促进
亲生物设计的理论模型
| 融合城市边缘区半自然生境保护的环城绿带建设研究
汤西子 邢忠
摘要:环城绿带是位于城市边缘区的绿色开放空间,具有控制建设用地无序蔓延、保护自然环境资源、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等服务功能。城市边缘区半自然生境作为环城绿带的重要组分,具有服务潜能复合与管控问题复杂的特征,影响环城绿带功能发挥,针对半自然生境的保护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明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高效供给的物质基础及对环城绿带的空间要求,结合环城绿带建设及边缘区半自然生境保护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提出融合现状环境资源、顺应自然生态过程、保护与利用结合的规划策略,旨在实现环城绿带持续功能产出支持及边缘区半自然生境系统保护。
关键词:环城绿带;城市边缘区;半自然生境;保护与利用;生态系统服务
城市边缘区域存在的主要绿地景观类型
延伸阅读:
[1] 巴内特,王美仙,李绰.非人类物种的城市化:动物也是地球上的一员[J].风景园林,2019,26(1):22-31.
[2] 刘文平.景观服务及其空间流动 : 连接风景园林与人类福祉的纽带[J].风景园林,2018,25(3):100-104.
[3] 张阁,张晋石.德国生态网络构建方法及多层次规划研究[J].风景园林,2018,25(4):85-91.
| 融入风景园林因子的生境单元制图法及在公园鸟类微生境研究中的应用
张颖 朱建宁*
摘要:生境单元制图是一种能够有效表征生境质量分布、景观单元类型等信息的图示化方法,广泛应用于物种生境保护、土地利用和景观规划等领域。但在城市绿地尺度下的应用实例较少,且缺乏从风景园林师角度来构建的分类、制图体系。以北京市3个中小型公园为研究对象,以鸟类作为目标类群,构建融入风景园林因子的生境单元制图方法。对3个公园的微生境组成、生境结构情况、鸟类物种分布进行空间图示化、数据量化的信息整理,并根据鸟类的空间分布与生境使用频率,对公园微生境具有相似偏好的鸟类进行聚类运算。研究结果显示,样点公园的微生境类型数量与香农多样性指数(Shannon’s diversity index, SHDI)、鸟类多样性存在正向变化关系。不同鸟类对公园微生境的具体偏好趋势与其所属鸟类行为集团大体一致,并可在其基础上进一步细分。研究结果符合景观生态学与城市鸟类学规律,说明融入风景园林因子的生境单元制图法在小尺度绿地生境研究中的可行性,可作为城市绿地微生境保护与营造研究的基础。首次将风景园林因子引入以往的生境单元制图体系中,将该方法扩展至园林中的微生境等级,并结合鸟类数据进行可行论证。旨在将过往研究中的生境分类体系与风景园林师常用的设计逻辑相结合,为后续生境设计研究提供便利。
关键词:生境单元制图法;微生境;鸟类生境;城市公园;风景园林因子;生境结构
鸟类栖息地分类与风景园林要素间的相关性及后续因子选择
延伸阅读:
[1] 严伟.北京大望京公园[J].风景园林,2011,18(2):50-53.
[2] 穆尼,熊瑶.加拿大下弗雷泽河盆地鸟类栖息地使用情况研究:对于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的意义[J].风景园林,2011,18(5):143-155.
| 从保护心理学角度探讨动物园沉浸式展示设计
牛牧菁
摘要:当代动物园的主要职责是致力于物种保护,促使游客发生环境友好行为。动物园沉浸式展示设计除了应满足基本的动物福利,还应该更好地帮助动物园实现这一职责。针对动物园设计师们对于公众环保行为产生机制的盲区,引入保护心理学作为有力的辅助工具。通过梳理保护心理学针对动物园游客研究的文献,对动物园的沉浸式展示的规划设计提出4项建议:1)设计符合动物行为的展示空间,2)规划更为自然的园区,3)调整教育空间的布局,4)运用清晰且多样化的信息传达方式。从游客心理角度探讨当代动物园的规划设计,突破了以往从丰容角度对动物园设计的探讨。
关键词:风景园林;动物园;沉浸式展示;环境教育;保护心理学
室外展区通过隔障划分空间的示意图
| 身份与边界:藏彝走廊氐羌族群“纳-槃木系”聚居地“圣-俗”文化景观研究
陈蔚 梁蕤
摘要:民族聚居区“圣–俗”文化景观是历史上长时段层叠累积、相互融合的宗教形态和宗教文化心理以及神圣空间生产方式的外化,是民族集体身份认同感最完整的视觉表达。以藏彝走廊氐羌族群“纳–槃木系”及其分支的聚居地为研究对象,从因人口迁徙、生存空间差异、历史政治和宗教文化植入等因素干扰所导致的聚落与建筑文化景观形态差异现象入手,指出不同族群通过对“神山—聚落”关系、“神圣景观—聚落”关系的建构以及对神圣路径的演绎行为建立自身的族群身份与边界,并在建筑空间中以“中柱通天,火塘驻祖”的观念再现聚落中的“圣–俗”观念。归纳出“神圣中心”“人—署分界”和“多元融合”等“圣–俗”文化景观模式,深化对藏彝走廊多民族聚居区文化景观“同源—异形”发展历史与演化规律的认识以及民族之间“和而不同”文化景观多样性和生态文明的理解。
关键词:风景园林;藏彝走廊;纳西;普米;神圣空间;文化景观
藏彝走廊滇西北地区“纳 – 槃木系”族群主要支系与分布
| 文化景观视角下乡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协同研究——意大利皮埃蒙特遗产地的启示
郭晓彤 韩锋*
摘要:目前中国许多村镇规划中有关乡村景观遗产认知的内容存在不足或较为片面,缺乏有效的价值转化引导和协同发展策略。文化景观研究以人地关系为核心,解读乡村景观遗产价值及其要素的内在联系,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规划策略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梳理意大利皮埃蒙特遗产地近10年的保护管理成果,从认知理念、规划策略、管理机制3个层面归纳文化景观视角下的乡村景观遗产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期为中国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化景观;乡村景观;遗产价值保护;社区协同;可持续发展
皮埃蒙特遗产地区位
| 明清时期私家园林中梧桐种植与景点题名意象研究
杨晓东 许婷
摘要:梧桐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常见植物材料之一,其种植方式和景点题名意象对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明清时期私家园林中的梧桐为研究对象,采用古籍文献查询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梧桐的种植地点、种植方式、景点题名意象及其表达的精神文化内涵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私家园林中梧桐的种植地点主要为庭院,尤其是书房附近最多,种植方式以对植和孤植为主;2)梧桐与其他植物种类搭配种植时,以竹与梧桐的配植最为常见;3)以梧桐题名的景点非常丰富,其中“梧色”和“梧阴”意象题名最多;4)私家园林中的梧桐反映了文人阶层在比德思想、崇文思想、吉祥思想、悲观情绪、佛教思想等多种文化心理共同作用下的群体意识。
关键词:风景园林;游览体验;情景模拟;拥挤感;游人密度;道路宽度
《西林图册》之“椒庭”
延伸阅读:
[1] 杨晓东,许婷.中国传统私家园林景点题名中的松柏意象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12):109-114.
[2] 杨晓东.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景点题名中的竹文化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4):116-119.
《风景园林》2021-02刊首语 | 郑曦:绿色空间助力城市发展《风景园林》2021-02目录 | 城市绿色空间《风景园林》2021-02专题导读 | 城市绿色空间
本期引文格式
2021/02
[1] 郑曦.大数据驱动的人居环境提升[J].风景园林,2021,28(1):6-7.
[2] 戴菲,毕世波,陈明.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城市绿色空间前沿研究分析:热点与方法[J].风景园林,2021,28(2):10-15.
[3] 陈泓宇,李雄.基于 MSPA-InVEST 模型的北京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生境网络优化[J].风景园林,2021,28(2):16-21.
[4] 王忙忙,王云才.基于地块尺度的公园绿地供需测度与优化: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2):22-27.
[5] 郑晓笛,付泉川,吴熙.资源衰退型城市“城-棕-绿”空间格局研究:以湖北省黄石市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2):28-33.
[6] 朱志红.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创新的绿色综合体[J].风景园林,2021,28(2):34-38.
[7] 赵书笛,麻广睿.从化工厂到生态绿核: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地块一生态修复设计[J].风景园林,2021,28(2):39-43.
[8] 托尔比约恩·安德森.向河致敬:桑德格兰德公园[J].风景园林,2021,28(2):44-48.
[9] 肖扬,张宇航,匡晓明.居住环境绿化水平对居民体质指数(BMI)和自评健康的影响研究:以上海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2):49-54
[10] 余洋,蒋雨芊,张琦瑀.城市街道健康影响路径和空间要素研究[J].风景园林,2021,28(2):55-61.
[11] 李苗裔,杨忠豪,薛峰.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街道绿化品质测度与规划设计提升策略:以福州主城区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2):62-68.
[12] 付益帆,杨凡,包志毅.基于空间句法和 LBS 大数据的杭州市综合公园可达性研究[J].风景园林,2021,28(2):69-75.
[13] 赵天逸,成玉宁.基于 CAESAR-Lisflood 的弯曲型河流景观演化与洪泛区治理:以英国塞文河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2):76-82.
[14] 王诗琪,梅洪元.亲生物设计研究:理论、方法和发展趋势[J].风景园林,2021,28(2):83-89.
[15] 汤西子,邢忠.融合城市边缘区半自然生境保护的环城绿带建设研究[J].风景园林,2021,28(2):90-95.
[16] 张颖,朱建宁.融入风景园林因子的生境单元制图法及在公园鸟类微生境研究中的应用[J].风景园林,2021,28(2):96-102
[17] 牛牧菁.从保护心理学角度探讨动物园沉浸式展示设计[J].风景园林,2021,28(2):103-108.
[18] 陈蔚,梁蕤.身份与边界:藏彝走廊氐羌族群“纳 – 槃木系”聚居地“圣 – 俗”文化景观研究[J].风景园林,2021,28(2):109-115.
[19] 郭晓彤,韩锋.文化景观视角下乡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协同研究:意大利皮埃蒙特遗产地的启示[J].风景园林,2021,28(2):116-120.
[20] 杨晓东,许婷.明清时期私家园林中梧桐种植与景点题名意象研究[J].风景园林,2021,28(2):121-125.
延伸阅读
[1] 吴思佳,董丽,贾培义,等.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的城市绿地温湿效应及室外热舒适评价研究进展[J].风景园林,2019,26(12):79-84.
[2] 余新晓.城市森林让城市更加清洁、健康的“肺”[J].风景园林,2013,20(2):150-151.
[3] 陈明,胡义,戴菲.城市绿地空间形态对 PM2.5 的消减 影响:以武汉市为例[J].风景园林,2019,26(12):74-78.
[4] 郭晓华,戴菲,殷利华.基于 ENVI-met 的道路绿带规划设计对 PM2.5 消减作用的模拟研究[J].风景园林,2018,25(12):75-80.
[5] 岳峰,戴菲,郭晓华.基于遥感反演的武汉市空气污染物与植被覆盖度相关性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1):76-81.
[6] 马明,摩戈尔,蔡镇钰.健康视角下绿色开放空间设计影响体力活动的要素研究[J].风景园林,2018,25(4):92-97.
[7] 戴菲,邱悦,毕世波,等.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风景园林发展动态分析[J].风景园林,2020,27(1):12-18.
[8] 王云才,马玥莹,申佳可.景观性格评价在国土空间规划和管控中的应用[J].风景园林,2020,27(1):35-40.
[9] 林良任,陈莉娜,福铭.增进城市地区生物多样性:以新加坡模式为例 [J].风景园林,2019,26(8):25-34.
[10] 韩依纹,李英男,李方正.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对“核心生境”质量的影响探究[J].风景园林,2020,27(2):83-87.
[11] 张梦迪,张芬,李雄.基于 InVEST 模型的生境质量评价: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J].风景园林,2020,27(6):95-99.
[12] 张东旭,程洁心,邹涛,等.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生境网络规划方法研究与实践[J].风景园林,2018,25(8):41-45.
[13] 王敏,邱明,汪洁琼,等.基于重要性:绩效表现分析的上海苏州河滨水空间文化性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分析与优化[J].风景园林,2019,26(10):107-112.
[14] 刘颂,何蓓.基于 MSPA 的区域绿色基础设施构建:以苏锡常地区为例[J].风 景 园 林,2017,24(8):98-104.
[15] 何格,肖扬,吴蓉,等.社会公平视角下广州市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J].风景园林,2020,27(1):90-96.
[16] 蔡君.社区花园作为城市持续发展和环境教育的途径:以纽约市为例[J].风景园林,2016,23(5):114-120.
[17] 干靓,杨伟光,王兰.不同健康影响路径下的城市绿地空间特征[J].风景园林,2020,27(4):95-100.
[18] 余洋,唐晓婷,刘俊环,等.基于手机健身数据的城市街道健康服务功能研究[J].风景园林,2018,25(8):18-23.
[19] 马明,摩戈尔,蔡镇钰.健康视角下绿色开放空间设计影响体力活动的要素研究[J].风景园林,2018,25(4):92-97.
[20] 刘滨谊,彭旭路.上海南京东路热舒适分析与评价[J].风景园林,2019,26(4):83-88.
[21] 杨小乐,金荷仙,彭海峰,等.基于夏季小气候效应的杭州街道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2):100-104.
[22] 徐磊青,江文津,陈筝.公共空间安全感研究:以上海城市街景感知为例[J].风景园林,2018,25(7):23-29.
[23] 盛强,胡彦学,宋阳.空间形态与绿化因素对夏季胡同居民社会聚集的影响[J].风景园林,2019,26(6):23-28.
[24] 叶宇,张灵珠,颜文涛,等.街道绿化品质的人本尺度测度框架:基于百度街景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大规模分析[J].风景园林,2018,25(8):24-29.
[25] 杨冬冬,曹磊,刘海龙,等.基于数值模拟仿真技术的水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探索[J].风景园林,2019,26(5):77-82.
[26] 巴内特,王美仙,李绰.非人类物种的城市化:动物也是地球上的一员[J].风景园林,2019,26(1):22-31.
[27] 刘文平.景观服务及其空间流动 : 连接风景园林与人类福祉的纽带[J].风景园林,2018,25(3):100-104.
[28] 张阁,张晋石.德国生态网络构建方法及多层次规划研究[J].风景园林,2018,25(4):85-91.
[29] 王向荣,林箐.国土景观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山—水—田—城体系[J].风景园林,2018,25(9):10-20.
[30] 严伟.北京大望京公园[J].风景园林,2011,18(2):50-53.
[31] 穆尼,熊瑶.加拿大下弗雷泽河盆地鸟类栖息地使用情况研究:对于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的意义[J].风景园林,2011,18(5):143-155.
[32] 杨晓东,许婷.中国传统私家园林景点题名中的松柏意象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12):109-114.
[33] 杨晓东.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景点题名中的竹文化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4):116-119.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1年02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刘昱霏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